“健康素養”66+2科普話題之二十一:預防老年人跌倒識別老年期癡呆
日期:2022-04-19 閱讀數:
學習“健康素養”66條,需要關注老年人的健康。《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第一部分,關于基本知識和理念中的第二十一條,明確提出了關注老年人健康方面的一個戰略問題及兩個具體問題:“關愛老年人,預防老年人跌倒,識別老年期癡呆。”
第一,為什么要關愛老年人?
有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依據聯合國新標準,一個地區65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自1981年至1999年總共用了18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現如今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常態。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和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增長,2000年至2018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26億人增加到2.49億人,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0.2%上升至17.9%。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達到2.54億人,占總人口的18.1%。另據“七普”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或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聯合國2019年發表《世界人口展望》,其中有數據預測到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將達到4.85億。無疑,龐大的老年人群體顯示了我國醫療水平、養生護理、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提高,但同時也帶來了養老金儲備、居住環境改善、老年醫學發展、老年人社會參與等諸多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就指出,當前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增齡伴隨的認知、運動、感官功能下降以及營養、心理等健康問題日益突出,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數量將持續增加。而與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相比,與健康老齡化相關的機構、隊伍、服務和政策支持不足。此外,隨著整個社會的數字化進程加快,不少老年人因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而在購物、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如何保障老年人權益,發揮老年人優勢,營造養老孝老敬老社會氛圍,不斷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政府和全社會努力的目標之一。
關愛老人有明確的法律責任: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歷史上第一次為這種精神財富的普遍發揚提供了現實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明文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婚姻法對此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敬老愛幼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古代優秀的道德遺產的繼承和發揚。人們所說的贍養,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的內容。
孟子曾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就是是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只有每一位老人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健康的發展。在今天,我們更要推崇尊老、敬老、愛老、護老、孝老的社會風氣,因為這不僅彰顯出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文明程度,也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
關愛老人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類進步科學發展的前提,只有人類的思想純正了,社會才能健康的發展,所以關愛老人并不單單是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事,而是需要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共同努力。我們政府關愛老人,社會關愛老人,家庭成員關愛老人,是絕對正確的,應該的。關愛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維方式和自主選擇,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關愛,就要自立自強為老人創造更好的頤養天年的環境,就要創造條件使他們樹立自己新的社會價值自信和家庭價值自信。
如今的敬老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中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九月九(敬老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中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游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老齡工作。2021年10月13日,在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習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落實好老年優待政策,維護好老年人合法權益,發揮好老年人積極作用,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表明了黨中央對老年工作的重視,是黨和國家關心、愛護老人及尊老敬老的體現。現在,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會有越來越多的老人,如何保障他們的權益、如何讓他們能夠靜享晚年的幸福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可喜的是,現在隨著社會文明程度進程的加快,尊老敬老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尚。
第二,關于預防老年人跌倒。
人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體質也會越來越差,手腳會越來越不靈活,容易發生跌倒的現象,因此家里有老人的要注意防止老人跌倒。一是怎么防止老人跌倒呢?
1、堅持鍛煉。堅持參加規律的體育鍛煉,以增強平衡能力、步態穩定性,從而減少跌倒的發生。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包括太極拳、散步等。其中,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傳統健身運動。研究發現太極拳可以將跌倒的機會減少一半,是老年人保持平衡能力最有效的鍛煉方式之一。
2、選擇輔助工具。選擇適當的輔助工具,使用合適長度、頂部面積較大的拐杖。將拐杖、助行器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
3、調整生活方式。避免走過陡的樓梯或臺階,上下樓梯、如廁時盡可能使用扶手。轉身、轉頭時動作一定要慢;走路保持步態平穩,盡量慢走,避免攜帶沉重物品。
4、選擇合適的鞋子。選擇鞋子時,應以能增加行走時的舒適性與穩定性為前提,例如,透氣的圓頭鞋能保護足趾且容易伸展,底部墊子要適當,才能減少腳後跟的疼痛,鞋底挑膠底、深紋路可以止滑,并要考慮穿脫時的方便性,盡量不要買需綁鞋帶的鞋子。
5、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去掉地毯,或使用雙面膠帶避免地毯滑脫,在所有樓梯上都安裝扶手和照明燈,在淋浴間內外和廁所附近安裝扶手桿,在浴缸附近和淋浴間的地面上使用防滑墊。
6、軟著地原則。為了降低跌倒骨折的風險,平日應牢記面對意外時讓身體"軟著地"的原則,包括跌倒時盡量讓身體順著慣性倒,將受力關節迅速彎曲,并采縮頭、并腿、雙臂合抱胸前,以團身滾動的方式,減緩摔倒時的沖力以保護四肢。
二是對部分跌倒風險高的老年患者,應進行下列護理:老年人容易發生跌倒,特別是老年人到醫院后可能不習慣,所以入院后護理部都會對患者進行評估。
1、老年人需要家人陪護;2、教其使用床頭鈴,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積極使用床頭鈴;3、保持室內和衛生間的干燥,如果衛生間比較潮濕,患者容易發生跌倒;4、老年人要穿防滑鞋,不要穿拖鞋。褲子不要太長,以免發生跌倒;5、如果頭暈、心悸、眼花時,應躺在床上不要動;6、對于容易掉下床的老年人,床沿要安裝護欄;7、一旦發生跌倒,及時告知醫生,不要隱瞞,醫生會及時檢查,明確有無骨折,有骨折立即進行處理,以免造成病情加重。
第三,關于識別老年期癡呆。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疾病也隨之增多,其中老年癡呆尤為多見。有專家認為,我國是老年性癡呆(又稱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高危國家,全世界約有2000萬老年期癡呆患者,而我國現約有500萬老年性癡呆病人。
老年癡呆是指發生在老年期,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認知功能缺損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老年癡呆除表現有定向、記憶、學習、語言理解、思維等多種認知功能損害外,多數病人還表現有行為異常。認知功能缺損和行為異常終將導致病人的職業及社會生活功能障礙或喪失。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癡呆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診斷老年性癡呆需謹慎,因為只有在65歲以上老年人出現慢性的智力衰退者,才能考慮該病。而老年前期癡呆可在40-50歲以后,而局限性腦萎縮發病在40-60歲,癥狀是早、老、衰,病情遲緩的高級智能障礙。老年癡呆患者在發病初期與正常老年智力減退相比,神經心理測驗相比差異不大,難以早期診斷。老年性癡呆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CT檢查,有無腦實質軟化灶而最后確診。
從專業的角度分析,怎么早期識別老年癡呆呢?
老年癡呆的典型早期表現一:愛藏東西。大家可能覺得“記憶力不好”就是老年癡呆的早期表現。其實不然,因為記憶力不好可能出現于多種病癥或是人群中。而“愛藏東西”卻是老人患老年癡呆早期最常見的一種行為異常。
老年癡呆的典型早期表現二:愛說自己身體不舒服,但看病時卻“人云亦云”。有些老人總喜歡說自己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去到醫院卻無法具體說出自己哪不舒服,或是到了哪個科室就說自己哪兒不舒服。
老年癡呆的典型早期表現三:行為過度刻板。例如老人要做一件事,若是你從中插上一杠,或是幫他做了,他就會不高興。他要將一切打亂,自己重新來做,一定要自己做,并且要自己全程做。又比如老人想12點吃飯,就一定要等到12點鐘聲響起才吃飯,否則就固執地不吃飯。
老年癡呆的典型早期表現四:重復做事。例如老人下午1點買了個東西,2點又買,3點又買,4點又買。家屬一定要注意,老人出現這種現象要及時帶老人到醫院檢查。
老年癡呆的典型早期表現五:愛吃甜食或生活飲食習慣大變。有些老人的飲食習慣突然改變,變得十分愛吃甜食,甚至跟孫子、孫女搶甜食吃,這時,您就得注意了。不僅如此,如果老人突然生活、飲食、情緒習慣大變,這些都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癥狀。
此外,人們總是在老人迷路、走失了,才開始懷疑老人是不是患老年癡呆了。其實,這已經是老人癡呆嚴重的表現了,老人往往患病3至5年才會出現這種狀況。所以,家屬一定要多關注老人,盡量發現老人的早期癥狀,及時帶老人去醫院就診。應當重視患病早期,在患者的認知功能還有一定存在的時候,根據患者的興趣讓他進行一些活動,幫助其擴大思維,提高智能,要盡量讓患者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人溝通;盡可能獨立完成洗臉、刷牙、整理床鋪等日常活動;為其制訂適宜的鍛煉計劃,如上下樓梯、慢走等。家里物件的擺放要多以一些患者熟悉的老東西為主,不要擺放過于復雜,也不要頻繁移動家具位置等,減少患者因為環境不熟悉而導致癥狀加重。提高健康素養,也需要從關心老年人做起。